各学院:
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以下简称“iCAN大赛”)是一个无固定限制、鼓励原始创新的赛事。2023年,大赛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大赛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倡导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勇于创新,发现和培养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促进和加强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搭建科技人才创新生态平台。现将组织参加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内容
(一)创新赛道。鼓励学生激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展示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团队协作自主完成的原始创新作品为主。
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 2-5名队员,禁止跨赛区组队和参赛,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
参赛选手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产品原型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参赛队伍制作出能实现基本功能的原型作品,并撰写详细的项目说明书。
(二)创业赛道。鼓励学生提升自身创业能力,投身创业实践,创造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要求团队进一步完善项目作品,完成公司注册。
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队长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禁止跨赛区组队和参赛,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
参赛公司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产品或服务需为可以使用的实际产品,需具备团队原创性,并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三)挑战赛道。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赛题,团队根据要求制作完成项目,激发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实战技能,带动就业创业。挑战赛题方案另行发布。
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参赛团队不超过5名队员,禁止跨赛区组队和参赛,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
各赛道项目类型、参赛要求、评审规则详见附件1.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道要求,请仔细阅读。
三、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需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在智慧家庭、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穿戴、智能制造、智慧文娱等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二)参赛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为参赛团队原创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参赛团队所有或经技术持有者书面授权,具有创新性和商业价值,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凡参赛团队必须接受大赛有关免责条款。
(三)参赛项目均须在大赛官网(www.g-ican.com)提交报名材料(含选手身份信息、项目计划书等相关资料),关注大赛官方公众号(iCAN大赛)及时获取大赛通知及赛事资讯。后续根据我校报名数量和作品质量决定是否组织校内选拔,具体事宜将在QQ群中及时通知。
(四)参赛项目需要制作出可以演示和操作的产品原型为有效参赛作品,往届国赛一、二等奖项目不可参与本届比赛。
四、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作品制作(即日起—7月份)
所有参赛团队统一通过大赛官网(www.g-ican.com)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3年7月31日。
(二)校内比赛(8月份)
根据报名数量和作品质量决定是否举办校内赛,具体事宜将在QQ群中及时通知,请参赛团队第一时间入群。
(三)分赛区选拔赛(9月份)
各分赛区组委会组织分赛区比赛,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四)全国总决赛(11月份)
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总决赛的项目进行初选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在总决赛比赛期间同时举办开闭幕式、创新作品展、人才招聘会、投融资对接、颁奖典礼等交流展示活动。
五、奖项设置
网络报名截止后,大赛组委会根据各分赛区的实际报名情况,设定各分赛区晋级总决赛的配额。总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等奖项,并授予相应证书。
六、其他
“iCAN大赛”通知及赛事资料统一于“iCAN大赛”官网公布,未尽事宜将另行通告。
赛事官网:www.g-ican.com
参赛同学及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扬州大学iCAN大赛备赛QQ群(711954271)讨论学习,后续比赛具体事宜将在群内通知。
联系人:张老师,联系方式:18362829698
关老师,联系方式:17625863985
附件:1. 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道要求
教务处
机械工程学院
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