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关于开展2023年校混合(知识图谱)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推进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我校各类在线课程的资源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推进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深度,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一流混合课程,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组织立项建设2023年扬州大学混合(知识图谱)课程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本年度立项课程类型包括:混合课程和知识图谱课程两类。

二、立项范围及数量

所有本科生课程均可申报建设混合课程,2023年拟立项20-25门;已建成并应用良好的混合课程可申报建设知识图谱课程,2023年拟立项3-5门。

三、申报要求

(一)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1.各单位应选择开课时间长、数字资源积累较丰富、适宜开展混合教学的课程参与申报。

2.校混合课程应基于适合的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实施,教学平台应具备完善的课程管理、课程建设功能,并能提供可追溯的课程使用数据。

3.在研校混合课程项目负责人不能作为本次课程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参与本次申报。

4.申报课程负责人需按申报书相关内容要求设计完成至少一个单元(章节)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案,并在相应教学平台上组织实现该方案的在线部分,以备评审。

(二)知识图谱课程项目

1.本项目要求在已建成混合课程基础上,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图谱结构,“知识地图”的形式呈现知识点联系、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学习资源等。

2.在“知识地图”基础上,课程需按知识点粒度重组(新建)教学资源,并利用课程知识图谱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学生开展学科知识探索与漫游,提供学生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开展个性化学习。

3.完成基于课程知识图谱的混合课程建设与应用升级(包括课程设计、数字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各单位应遴选数字化资源丰富、混合教学应用成熟的课程参与申报。优先考虑各类一流课程和校优秀混合课程等申报。

5.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后期应用推广效果,建议各单位按不少于1:1的比例配套课程建设经费。

三、遴选建设

1.学校将对申报课程进行择优遴选,经专家评审、公示、学校审定后,确定2023年校混合(知识图谱)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2.立项混合课程应按《扬州大学混合课程建设指导标准(试行)》(附件2)建设、实施;立项知识图谱课程应按不少于50个知识点/学分升级迭代原混合课程。原则上,所有课程应在202391日前完成在线课程建设并上线运行,2023-2024秋季学期开始按课程设计方案逐步推进实施混合教学(线上+线下)。

3.课程建设实施周期:1-2年。建设实施周期内,学校将加强过程管理,组织专家定期评估立项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并将使用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级一流课程。  

四、其他事宜

1.各课程负责人对所申报的课程内容(文字和影像等)应逐字、逐句、逐帧审核,课程资源不得存在任何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不得存在侵犯知识产权、肖像权等问题,杜绝不适宜网络传播的资源上传。

2.混合课程应立足本校,注重教学实效。课程知识图谱应基于信息网络和教育新媒体技术实现,鼓励尝试实现数字化教材与电子化知识图谱在内容上的相互补充和使用上的融通支持。鼓励和引导项目团队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创新教学理念,加强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促进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3.为推进和保障混合(知识图谱)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在课程建设、应用过程中给予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基于混合教学环境的课程设计在线培训课程;课程设计指导;主题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相关教学资源制作工具和在线技术咨询(QQ群);专家讲座及课程应用交流等。

4.申报项目负责人填写《扬州大学混合课程(课程知识图谱)申报书》(附件1),并于98日前将加盖学院公章的申报书纸质材料12份,报送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科(荷花池校区主楼1207室),同时发送电子版至电子邮箱dianjiao@yzu.edu.cn。联系人:周武宫,联系电话:87971758 

附件:

1.扬州大学混合(知识图谱)课程申报书

2.扬州大学混合课程建设指导标准(试行)

3.各学院部门历年校混合课程立项结项统计一览表

                                         

                                                                          

                              

                                                                         教务处   

2023616